近的音响器材中,虽然有模拟播放在全世界受到欢迎的传言,但终究还是仅限于一部分的模拟发烧友的话题。因此在本杂志的新产品介绍中鲜少有模拟器材登场。其中唱臂的新品极少,就我个人而言,连上次介绍唱臂的新产品是在什么时候都已经不记得了。
不过时隔很久之后,在190号上写了介绍新品唱臂的报道。是德国AcousticalSystems公司独特的“AXIOM”唱臂。这个唱臂附带了其他唱臂也能使用的名叫“SMARTractor”的唱臂安装/调整用的工具。但是这个工具也可以单买,所以在我的稿子中只是提了一提,并没有详述。对于它的补充,在那篇文章的后一页,三浦孝仁先生的介绍“SMARTractor”的报道中。
读了三浦先生的文章后,忽然觉得有些地方值得在意。请容我将文中让我在意的部分转载过来。《所谓实效长度,是指从唱臂支点(唱臂的旋转轴=P)到唱盘的主轴(S)之间的距离。SMARTractor中用“P2S”表示。顺便提一句,补偿方式的唱臂的实效长度,是从有效长度中减去超前距部分所得的数值》的这一段。
另外,因为这篇报道下面添加了《※编辑部注》,所以也转载过来。《现在,关于唱臂的有效长度与实效长度,以及effectivelength的译词,有几种不同的定义,本文中将effectivelength译作有效长度,指的是从唱臂旋转轴(pivot)到唱头针尖的长度,而规定实效长度是指从唱臂旋转轴到唱盘的中心主轴的长度(pivottospindlelength)。因此实效长度+超前距=有效长度。……(以下省略)》。
在转载过来的三浦先生的报道中令我在意的是,这个论述中唱臂上有被称为“有效长度”的那部分长度和被称为“实效长度”的那部分长度。另外,《※编辑部注》中的话使用了各不相同的定义也是现状,所以这里才原封不动地记载了三浦先生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吧。
除了全长以外,表示唱臂长度的用语一直以来就只有“有效长度”
确实,日本的现状就是如此,表示唱臂各部分长度的用语,除了以直线测量唱头壳的顶端到主承重轴轴最后方距离的全长以外,还有“有效长度”和“实效长度”这两个名词存在。但是据我所知,表示唱臂长度的用语,除了全长以外,一直以来就只有“有效长度”。
例如,在我确认音响用语时一直使用的1973年首版的广播技术社刊《最新音响辞典》中,有《唱臂的有效长度(effectivelength)》的条目,“有效长度是指从唱臂的水平旋转轴中心到针尖的长度(以下省略)”,但没有“实效长度”的条目。因此,唱臂尺寸中被称作10英寸、12英寸型的,也是从唱臂的水平旋转轴中心(以下作支点)到针尖的直线连接长度。而且,虽然用英语“effectivelength”表示有效长度,但中间也有用“nominallength”表示的先例。
那么,说到在将唱臂安装到唱机上时很重要的,从转盘中心(以下作主轴)到支点(这是唱臂附带的模板上标示的尺寸)的距离叫做什么的话,就像三浦先生所使用的那样,最近大多称之为“实效长度”。
现在,用“大多称为”这个暧昧的说法是有意义的,为什么用了许多年的“有效长度”和“实效长度”逆转了,那是因为有些人和有些生产商将从针尖到支点的距离称为“实效长度”,从主轴到支点的距离称为“有效长度”。不过,虽然这只是在日本才有的说法,但在海外产品的日文安装说明书上也能看到。
对于从主轴到支点的长度在海外叫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似乎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用语,大多数时候写的是“pivottospindlelength=支点和主轴之间的尺寸”或“distancefrompivottoturntablecenter=从支点到转盘中心的长度”等。在三浦先生介绍的SMARTractor中,似乎是用“P2S”表示的,但因为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用语,所以虽然怀疑P和S是pivot和spindle的意思,但并不清楚这2个数字的意思。可能是将“to”谐音成“2(two)”的提案用的创造新词。
为什么会产生出“有效长度”和“实效长度”这两个用语呢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出“有效长度”和“实效长度”这两个用语呢,日语中的“有效长度”和“实效长度”怎么看都是非常相似的词,很难确切地区分说明这两个词,就连说起这个话题的我,也会有“啊呀,哪个是哪个?”这样的混乱。
于是在英日字典上查询了“effectivelength”中effective的意思,确实找到了“有效”的意思,同时也有“实效”的意思。总之,effective译为“有效”也好,译作“实效”也罢,都是正确的。另外,作为有时也会使用到的例子介绍的“nominal”,我认为这个词有“名义上的”的意思,确实,从针尖到支点的尺寸无疑是名义上的尺寸。不过幸好没有“名义长度”这个日语词汇诞生,避免了更多的混淆。
顺便说一句,现在开始是我的推论了,effective一开始译为“有效”,从针尖到支点的长度是“有效长度”。但是之后,不知道是谁(我认为恐怕是日本的进口供应商或是唱臂制造商)将这个词译为“实效”,称作“实效长度”。若是那样的话,“有效长度”和“实效长度”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从针尖到支点的尺寸。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两个词开始同时使用了,结果两个词各自独行,不久之后,对于它们是同一个意思的认知越来越薄弱了。于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坚信表示唱臂长度的词语除了全长以外,还有“有效长度”和“实效长度”。
结果,认为从针尖到到支点的距离是“有效长度”的人们,需要对剩下的“实效长度”进行定义。然后,安装唱臂时所必需的另一个尺寸,即从主轴到支点的长度被称作为“实效长度”。但是,这只是一部分人的理解,另一部分人将从针尖到支点的长度称为“实效长度”,结果就是反过来将从主轴到支点的长度称为“有效长度”。于是就造成了“有效长度”和“实效长度”这两个词混淆并且具有相反意思的现状了吧。
而STEREOSOUND杂志从创刊时到模拟时代,不知为何都将从针尖到支点的长度称为“实效长度”,未曾用过“有效长度”这个词。从CD时代开始,在杂志上基本看不到这两个用语了,隔了很久以后再次看到这个用语被使用,意思却和当时相反了。
从主轴到支点的长度应该叫什么呢?诸位读者的意见是?
以上是带有推测内容的话,因此很难得出结论,硬要给出一个结论的话,关于唱臂的长度,除了全长以外,有从针尖到支点的“有效长度”,将之称为“实效长度”是混乱的源头。另外,从主轴到支点的长度既不是有效长度也不是实效长度,是“从转盘中心到唱臂水平旋转轴中心的长度”。如果这样太长的话,可以记作“主轴/支点之间”。在前面所说的SMARTractor中,似乎为此想出了“P2S”的创造新词。实际上这不是唱臂的长度,而是从主轴到可见的唱臂安装位置的尺寸。
根据这一结论,“实效长度”这一词语可以消失了,我觉得这样做才是正确的,如何呢。也请诸位给点意见。
以SME唱臂的图版为基础标示的图例。从针尖到唱臂的支点(水平旋转轴的中心)的长度称为“EFFECTIVELENGTH”,用“MOUNTINGDISTANCE”表示为了将唱臂安装到播放机上所必需的唱臂的支点到主轴中心的距离,这在欧美很普遍。根据这个例子,“超前距长度(从主轴到针尖的距离)”+“MOUNTINGDISTANCE”=“EFFECTIVELENGTH”。因为OVERHANG仍然译作超前距,所以对于“EFFECTIVELENGTH”和“MOUNTINGDISTANCE”要怎么翻译,似乎有了不同的解释。
本杂志190号上介绍的唱臂和唱头的安装调整用工具,德国AcousticalSystems公司的“SMARTractor”(¥79,000)。这是该公司的唱臂Axiom的附属产品,因为对一般的补偿方式唱臂的调整也有效果,故而也单独销售。
※注1
撰写190号上的稿子时,三浦孝仁先生当时曾说过“有效长度是指从支点到转盘中心轴的距离”。也就是“有效长度+超前距长度=实效长度”的意思。不过,与编辑部协量后,对190号上刊登的说法进行了更改。